【北京安贞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移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日期:2011/1/4 10:09:22  来源:北京安贞医院

 

    世界首例骨髓干细胞移植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研究,在北京安贞医院获得成功,取得了明显疗效,标志着我国大器官移植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

 

 

我院召开器官移植临床工作重大突破信息通报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是以治疗心肺血管疾病著称的大型综合医院,今年6月至11月,该院心外科临床、科研人员吸收了国内外免疫耐受基础研究的先进理论和成果,经过前期的基础研究临床和动物实验,摸索和创新了相对完善的临床实验方案。遵循该方案,由北京安贞医院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合作成功的进行了一例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不相合的骨髓腔内骨髓干细胞移植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研究。目前患者生活状态健康良好,术后几个月连续的各项临床检查显示,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患者免疫耐受各项指标满意,免疫抑制剂仅为常规用量的1/3,心脏移植物无免疫排斥反应表现。
据医学文献检索,这是我国也是世界迄今为止第一次尝试HLA不相合的骨髓腔内骨髓干细胞移植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研究,是基础研究转化临床成果的成功典范,必将为我国心脏移植及其他大器官移植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推动,也将可能为广大器官移植患者的远期“绿色”生存带来福音。

 

张兆光院长在信息通报会上讲话 


    来自吉林一位37岁的男性患者,患有扩张型心肌病3年,近一年来,多次心衰发作,反复住院治疗,遍访了多位著名专家后,得到的答复均是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情已发展到终末期,随时可能夺走他的生命,必须尽快进行心脏移植,因为估计患者生存一年的希望不到50%。患者抱着求生的欲望,慕名来到了北京安贞医院。经过心外科专家完善检查后,患者进入心脏移植等待。经安贞医院心外科、伦理委员会、及其相关科室充分地讨论和翔实地认证后,认为该患者适合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实验,并取得了患者的同意。

 

北京安贞医院和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专家在信息通报会上 


    2010年6月22日由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孟旭教授主刀为该患者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在医护人员悉心照顾下,患者安全渡过了心脏移植围术期,术后早期感染及排异等风险,康复出院。8月8日北京安贞医院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共同合作,为患者进行了同供体骨髓腔内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经过医护人员几个月严密监护,定期检查,完善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检查各项指标正常。目前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免疫抑制剂用量极低,心肌活检未见排斥反应发生,临床研究取得初步成功。

 

 

心外科孟旭教授通报情况


    心脏移植是目前拯救药物无法治愈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唯一有效手段。1967年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在南非施行,之后此项技术的发展由于多方面原因几经沉浮。
    1978年我国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施行,患者只短期存活。1992年北京安贞医院成功地完成了北京市的第一例(我国的第二例)心脏移植手术,且取得了长期存活成果,使我国停顿了十四之久的心脏移植再次启动,在当时医学界和新闻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此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心脏移植科研与临床工作一直在持续稳定发展,不懈追求,始终保持在国内领先行列。如今,北京安贞医院已成功完成心脏移植近160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为推动我国心脏移植医学发展做出了努力。

正为患者进行同供体骨髓腔内骨髓干细胞移植


    心脏移植手术不仅仅是单纯的心外科手术问题,而是需要临床、药学、影像、麻醉、体外循环、监护及后勤等相关的学科和部门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也是检验和展示一所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科研实力、综合管理、协调能力的标尺和实力。
    孟旭教授指出,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抑制机体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但排斥反应的发生仍然是器官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最大障碍,器官移植物或多或少的存在排斥反应导致的移植物功能不全。另外,患者还需要承受药物副作用反应和昂贵的经济负担。多少年来医学、免疫学、生物学家为控制移植脏器免疫排斥反应,使患者得到长期生存而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截止目前,仍然没有一种免疫抑制剂能够全面有效地达到控制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目的。

 

接受“双移植”患者在病房网上看新闻 


    免疫耐受理论是目前世界移植免疫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性研究之一。人体器官移植是将供体移植物经外科手术移植到受体(宿主),此过程不仅是器官本身的植入,同时也导入了供体的生物信息,这种生物信息的导入是使受体产生一系列免疫排斥反应的根源。如果对受体进行特殊处理,使受体的免疫系统在供体生物信息导入后,被受体认可,对供体不产生免疫排斥的攻击,即可使器官移植物在受体内“和平共处”。这种宿主仅对器官供体产生特异性的“认可”(免疫耐受),同时又不失其对其他外来生物信息产生防护能力的状态即是当前移植免疫耐受的主要理论基础。免疫耐受的理念是多年基础与临床移植学研究成果中的一朵奇葩,其临床应用的实现可能将引领器官移植医学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患者不仅可以减少甚至停止服用免疫抑制剂,避免免疫抑制剂长期服用的严重副作用,同时大大减少社会的医疗资源消耗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有望减轻甚至消除由于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的移植物慢性失功,从而实现患者的远期“绿色”生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刻苦钻研、努力攻关,勇于攀登医学科学高峰,率先探索了建立心脏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研究,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合作成功进行的此例HLA不相合骨髓腔内骨髓干细胞移植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研究,其意义不仅在于可能使器官移植患者更安全、更健康、更长寿,而且也将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器官移植学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步。

 

 

张兆光院长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器官移植临床工作重大突破信息通报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专家、媒体朋友们:
    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百忙之中出席这个会。今天主要向大家通报我们北京安贞医院的一项重要临床科研成果,世界首例的HLA不相合的骨髓腔内骨髓干细胞移植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研究。为什么说这是重要的科研成果?
    大家知道,心脏移植或者说所有的器官移植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排斥反应的问题,目前的主要手段就是药物治疗。而免疫抑制剂昂贵的价格、明显的毒副作用,是器官移植患者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并且药物不可能完全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因此,全世界的医学家都在努力钻研,寻找一些办法,使器官移植后的患者的机体“认同”新移植来的器官,不对“它”产生排斥。这就是“免疫耐受”的理论基础。然而,排斥反应发生的机理非常的庞博和繁复,经过几十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免疫耐受理论的临床应用仍然是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美国和英国的几家单位做过为数不多的几十例针对肾移植和肝移植患者的一些简单的骨髓干细胞静脉输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研究。
    我们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经过前期夯实的理论吸收以及大量的动物实验基础上,在今年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合作完成了一例骨髓腔内骨髓干细胞移植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研究。
    据文献检索,这是全世界范围内创新的一次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研究。目前患者做完心脏移植手术已经半年,服的药很少,健康状态很好,各项检查指标也很满意,取得了临床研究初步成功。
    这次临床研究成功的意义不在于是否世界首例,它是医学家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这个世界性难题的一次有力地挑战,也是我国免疫耐受临床研究的一个开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到“理论转化实践”,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我想这项研究正是这一理念的良好体现。
    免疫耐受理论成功的临床应用,将会使器官移植患者更安全、更健康、更长寿,这次研究至少使器官移植临床工作向这个美好的前景前进了一大步,将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器官移植学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步。

上一篇:

安贞医院成功挽救年轻妈妈生命

下一篇:

2010年心血管影像诊断及新技术应用学习班

Copyrights 2005-2018 导医网 版权所有